孩童時炎癥水平高可能預示著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現狂躁行為的風險也較高。這項日前發表于《心理醫學》雜志的研究或許會帶來治療諸如躁郁癥等疾病的新方法。
輕度躁狂會涉及一段過度活躍期,并且通常是包括躁郁癥、季節性情緒失調和一些類型的精神病在內的情緒障礙的征兆。經歷過輕度狂躁的人可能愿意冒更多風險、感覺更加自信,并且對其他人變得不耐煩。出現諸如此類征兆后,他們可能會“崩潰”,需要睡很長時間并且有時對于前幾天發生的事情能記住的很少。
此前研究表明,炎癥和情緒障礙之間存在關聯。這促使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Joseph Hayes及其團隊想知道,孩童時的炎癥是否可能導致隨后的生活中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通過分析來自1700余人的數據,Hayes團隊發現,9歲時一種涉及炎癥的化學物質水平過高同在22歲時經歷輕度躁狂之間存在明顯關聯。
這種名為IL-6的化學物質通常由白血細胞分泌,以刺激針對感染或創傷的炎癥免疫反應。Hayes團隊表示,目前尚不明確孩童時代的炎癥如何誘發輕度狂躁癥狀,但IL-6已知會影響大腦。一項利用注射增加健康志愿者血液中IL-6的研究發現,這會引發焦慮癥狀,并且降低在記憶測試中的表現。
與此同時,有證據表明,IL-6會影響一個被稱為亞屬扣帶的區域中的大腦活動。該區域被認為控制著廣闊的大腦區域網絡,包括影響心情和焦慮、睡眠、記憶和自尊的網絡。
Hayes團隊認為,靶向炎癥通路或許有助于治療諸如躁郁癥等疾病。
(科順生物www.azng.cn)